摘要:传记电影作为"大传记"概念里一个新兴的类型,在传记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随着传记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的小高潮,相关评论和研究日益显示出不凡的影响力。2012年上映的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达到了传记片中少有的深度和高度。本文从影片中选取三个主题——黑暗的沉重、思考的力量、爱与美的存在,讨论影片想要表达的思想——阿伦特何以成为阿伦特,一个被称为"20世纪思想的十字路口"的人物。毋庸置疑,这是影片成功之处。不过,为了突显孤独的思想者之路,影片过分强调孤独、黑暗等沉重的色彩,显得传主的生活压抑、枯燥甚至有些失真。这也是传记电影将语言符号转化为影像符号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此外,对于影片中几处不符合阿伦特生平的事件提出质疑。
斯 日 蒙古族, 文学硕士,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现代传记。出版有译著《阿伦特: 公共性的复权》(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发表有《冯雪峰的晚年遗憾》《 纤笔一支谁与似》等多篇论文和《猫》《女儿心中的蒙古情节》《相思》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