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家访谈 传记史研究 理论研究 比较传记 自传评论 人物研究 传记影视 传记家言 读传随笔 学术信息 其他
创伤“无意识”与创作“有意识”——《猫眼》中的民族创伤自传与修通
摘要: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猫眼》一直以来都被学界公认为是其最富自传体色彩的作品。小说借助事实与虚构交互的后现代自传叙事,在勾勒主人公城市身份与荒野身份对立的同时影射了盎格鲁—加拿大民族因文化中心意识遭遇北美荒野而产生的文化创伤及暗恐。这种文化创伤成为一把双刃剑,在为他们带来创伤症候的同时赋予他们文化艺术上的"第二视力"。鉴于文化中心意识的挥之不去,以阿特伍德为首的加拿大民族主义者将文化艺术作为修通文化创伤的有效途径,其中,"自传"因其"有意识"的特征成为重中之重。而建立在自传"有意识"基础上的艺术创新象征着个体与民族超越了创伤的"无意识",确定了自我新身份。


王韵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南开大学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是欧美文学, 最近学术兴趣是创伤书写、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黑人存在主义哲学, 近期发表作品《隐喻的幻象——析〈可以吃的女人〉与〈神谕女士〉中作为“抵抗话语”的饮食障碍》(《国外文学》,2015 年第4 期),《 中心错觉与荒野错位——盎格鲁—加拿大民族身
份构建的内在悖谬溯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6 年第1 期)。